★本書收錄五部精彩劇作,包含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的〈沈默是今Cut Out〉!
★資深劇場工作者傅裕惠、小說家童偉格專文洞察,帶領讀者從「界外」走入「界內」!
內容簡介
「人」與「牲畜」兩種處境的界線並非涇渭分明,而是經常飄忽來往、進出穿梭,範圍甚至就在同一人身上。任何小事,在壓力重重當代生活裡,就是深感自己宛如牲口、落入六道的開端。
作者以五部劇作,分別透過資本主義消費生活、現代社會邊緣場景、死刑陪審團、大齡女子原生家庭、放棄進入天堂荒謬執念等,展示種種可能。
〈大遊樂園 Live Long and Prosper〉|本書唯一一部短篇劇本,表現資本主義下可能的生活模式及其限制,例如人與物間保持彼此消費與被消費關係,且無盡循環。
〈沈默是今 Cut Out〉|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,以不同場景中被逼至極限,卻難以為自己發聲的六組人為主幹,串連不同視窗,呈現特殊視野下的社會全景。
〈12 LOOP〉|發想自美國經典電影《十二怒漢》(1957),但改以「隨機殺人犯是否應該處以死刑」為主題,架空時、地,所有陪審團背景皆選擇臺灣常見的職業與形象。
〈四姊妹 Silent Sisterhood〉|訴說中年大齡女子人生境遇,包括原生/自組家庭、健康、情感、童年創傷、世代差異等面向,同時也試圖透過劇情表現人生中面臨的問題有時並無法解決,但可以選擇是否承認它。
〈再一步,天堂?!One Step to Heaven ?!〉|改編自沙特經典劇作《無路可出》,在相同結構下把條件翻轉:三人都有機會可以進入天堂,但卻因對彼此的成見而明確拒絕,寧可待在不盡然但時而宛如地獄的人間。
作者簡介:
張敦智
1993年出生於新北市(時臺北縣),成長於臺中北屯。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劇本創作組碩士、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雙輔修戲劇與哲學系學士。
穿梭於劇本、小說、新詩、採訪、戲劇與文學教育間的耕耘者。
養著一隻貓,叫做小聰明。
各界推薦
名人推薦:
傅裕惠(資深劇場工作者)
童偉格(小說家)
名人推薦:傅裕惠(資深劇場工作者)
童偉格(小說家)
章節試閱
〈大遊樂園 Live Long and Prosper〉(節錄)
S 5_回到世界上吧
長長的沉默。
夸 父:他們又不見了。
以前……以前有段時間沒錢的時候,我也有過這種感覺。但這次好像……不太一樣。
這種感覺……好像重新回到洪荒時代裡,從宇宙看著熱鬧的地球,覺得自己就是那顆月亮。我看到星星,我看到不同星星上有很多不同的自己,在不同未來裡繼續努力、不斷努力著,但又好像漫無目的地航行在流浪的軌道。
我曾經很快樂,故事開始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價的,小石頭、老房子、小狗、還有好高的樹木。那時候我每天都會去跟祂們講話,祂們也會來跟我講話。有時候,我會自己一個人躲在星空底下,思考我是誰、為什麼我要來到這個世界;有時候我會在大地上一直跑、一直跑、一直跑,然候在最累的時候,發現自己的脆弱。
我知道,那個世界也不是完美的,有殺戮、有死亡……但是不像現在那麼多。
你的眼中有我、我的眼中有你,那就是那個世界。
那麼是誰先背叛了誰呢?是誰先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、歡欣鼓舞,誰先遠走高飛,誰先開始證一道證不完的證明題?
我想變得更好。我停不下來了。
每一件東西我都想得到,我都想靠自己的雙手去征服它們,所以我努力地跑、拚命地跑,但是我越跑越發現,不管我跑得多遠、多累,它們和我的距離從來都沒有變過,都是一樣的!
我不屬於任何地方,不屬於任何人。(拿起以前買的東西)你們看得到我嗎?你們聽得到我說話嗎?我不要消失!幫我!──
他們說我是全新的了,每天都是全新的。我好像自己一個人孤單地住在造物主的眼睛裡面,往外看著祂的所有成就!
遠在天邊,近在咫尺。
我要發光發熱!
幫我!
使者A、B猛地出現、熱烈拍手。
夸 父:啊!……嚇死我了!
使者 B:你才嚇死我了!
使者 A:你嚇死他了。
夸 父:對不起……我剛剛……怎麼了?
使者 A:你昏過去了。
夸 父:昏過去……為什麼?
使者 A:我怎麼知道。你不能老是這樣漫不在乎的,這樣要怎麼進步?你自己說說你剛才怎麼了?
夸 父:我剛才……
使者 A:不會一點印象都沒有吧。
夸 父:嗯。
使者 A:唉,我跟你說這些都是為了你好。你如果一個人在這邊待太久,你會跟這個世界失去聯繫。你會變成nothing。
夸 父:我會變成nothing?
使者 A:對啊,消失。
夸 父:為什麼?
使者 A:大家看不到你嘛。
使者 B:我們本來差點要放棄你的。
夸 父:等等,我沒弄懂,你說大家會看不到我,但我不是在這嗎?
使者 A:你在這已經不足以代表你在這了,懂嗎?你要更加引人注目,更爭奇鬥豔。
使者 B:不然世界上有多少,八十億,八十億人口!你要誰看見你啊?
夸 父:啊。我不能就自己好好的是嗎?
使者 A:怎麼講不通啊。
使者 B:就說不要救嘛。
使者 A:喂。(對夸父)你捫心自問,你自己一個人真的好端端的嗎?
夸 父:啊?
使者 A:你能不能自己一個人開公司上班?能不能自己生產糧食、吃飯?能不能下雨的時候自己做一把傘、天冷的時候自己縫一件外套、一床被子?
夸 父:不行。
使者 A:那就對了嘛!
夸 父:啊?
使者 A:我們人生在世,一個人活不下去的,要活在人群之中,就要讓人看見你。
使者 B:專注一點好不好,目標!
夸 父:啊,對。目標。
使者 A:你的目標是什麼?
夸 父:我的目標是什麼?
使者 A:靠,你要自己想啊!
夸 父:好,我會自己想。
使者 B:然後要跑得再快一點,再奮不顧身一點,知道了嗎?
夸 父:好,我知道了,謝謝。
使者 A:好了,現在呢,你應該消費一下。
夸 父:消費?
使者 A:對啊。
夸 父:但你剛剛說……
使者 A:我剛剛說什麼?
夸 父:我要追逐目標。
使者 A:還有什麼?
夸 父:我要讓大家看見我。
使者 A:所以你要怎麼讓大家看見你?
夸 父:我要……喔!
使者 B:我們會讓你更好的。好嗎?
夸 父:你們會讓我更好?
使者 A:(同時)嗯。
使者 B:(同時)嗯!
夸 父:我要讓大家看見我?
使者 A:(同時)對。
使者 B:(同時)對!
夸 父:好,我知道了。
夸父快速跑下場。
〈大遊樂園 Live Long and Prosper〉(節錄)
S 5_回到世界上吧
長長的沉默。
夸 父:他們又不見了。
以前……以前有段時間沒錢的時候,我也有過這種感覺。但這次好像……不太一樣。
這種感覺……好像重新回到洪荒時代裡,從宇宙看著熱鬧的地球,覺得自己就是那顆月亮。我看到星星,我看到不同星星上有很多不同的自己,在不同未來裡繼續努力、不斷努力著,但又好像漫無目的地航行在流浪的軌道。
我曾經很快樂,故事開始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是無價的,小石頭、老房子、小狗、還有好高的樹木。那時候我每天都會去跟祂們講話,祂們也會來跟我...
推薦序
【回聲】提問叛逆及其不滿──關於張敦智的《出界》/傅裕惠(資深現代劇場/歌仔戲導演、評論人;時任臺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與國藝會第十屆董事)
敦智本人相當溫暖,雖然對話間偶有偏激的時候。這個劇本集血淋淋地反映了一個當代年輕劇作家對社會、人生甚至存在政治性的看法,一個充滿烏托邦想像卻反烏托邦的世界。劇本概念背後的諷喻與虛無,真實而具體,足使讀者找不到反駁的任何理由。
然而,他選擇投入劇本寫作,或是旁觀紀錄現實個案中發生一切所表現的態度和初衷,像極了劇作〈大遊樂園〉中的夸父。他是甘願積極追求著自己的夢想,而且非常努力,即使心底明白過程必然遭逢他人和外力的干擾、介入和無以言說的不平等。顯而易見的是,作者恨極了一切以資本主義消費階級與商品標籤所定義的存在感。無論是〈大遊樂園〉中的使者A、B;〈沉默是今 Cut Out〉語言宣洩下切換的不同場景下所隱藏的攝影鏡頭;〈12 Loop〉中對比十二名陪審團的太空梭升空實驗;〈四姊妹〉裡送披薩的外送員;以及〈再一步,天堂?!〉中對比天堂境界的那幾位看似無知的職員,在角色執行作者概念時都透露了各種殘酷、嬉弄和質疑、天真。他每齣劇作都費心鋪陳了角色目標和理念,其中的情節安排卻埋藏著走偏人性的陷阱。儘管沒有特定歸咎的原因和動機,或是罪大惡極的戲劇性起伏;作者反而喜歡讓角色處於日常狀態中,在崩裂的縫隙裡,提出大哉問。
這個劇本集裡的語言結構有多線敘事:例如〈沉默是今 Cut Out〉採用了多條故事線並行發展的結構,增加了劇本的複雜度;或是時空交錯,例如〈再一步,天堂?!〉或是〈12 Loop〉。也有獨白與對話的交錯運用,像是〈沉默是今 Cut Out〉與〈四姊妹〉等。因此,台詞口語化、人物表達直白坦率且赤裸裸,甚至不乏髒話和粗俗用語,均反映了人物在極端情緒下的真實反應。此外,多數劇本的共同特色都是開放式結局。作者偏不為故事給出明確的結果;在勾勒了現代人的生存困境與心理狀態之後,他不定義存在的意義,也不提供解答和建議。我曾有幸多次聆聽過作者劇本的讀劇呈現、售票演出和劇本競賽時的第一手閱卷。從劇作文字呈現的形式即發現作者深諳現代劇場的藝術特質,像是特殊的斷句──例如為了模仿口語節奏和思維跳躍,經常使用短句、省略句以及大量的破折號;像是意識流般的情節銜接和獨白;或者透過重複的強調──重複某些詞句和想法來表現人物的執念或情緒等等,讓我閱讀或想像劇作的立體詮釋時,其中的台詞表達,與刻意的斧鑿設計,近乎一線之隔。甚至可能逆反了原來作者希望表現人物日常或日常人物的初心。從導演詮釋的選擇來推敲,我很難認同這些劇作是實驗性的突破,或是創新劃時代的傑作,我忍不住會想,這或許是作者的某種人生和人性的潔癖。這種「潔癖」的態度從文字處理和劇本形式裡即充分顯現,那是作者的自我要求,卻也限制了各種角色內在的生命能量和行事動機。因此我發現,若要詮釋這幾齣劇作,最好的策略必須超越語言,超越我們一般對人物台詞的刻板想像。我的意思是,可能得用更荒謬無稽或是奔放瘋狂的手法,在作者的語言裡,找到對比的空間格式;弄髒他的精心設計,便能循著作者潛意識底下的不滿,將張狂的提問,傾瀉於舞台視覺。
想想,敦智不過剛卅出頭吧,這些早熟的劇作概念,畢竟已讓我相當珍惜。起心動念之下再斟酌,當敦智屆齡中年,他的生活歷練必然會識破自己潔癖的侷限,然後,我們可能就能不斷看到他努力鍛鍊後的精彩文筆。我忍不住期待他更老、更好。
註記:這不是一篇吹捧作者佳作的文字,而是在多年閱讀的心得之後,冀求與日後的讀者交流,更期待看到劇作被製作而再生的可能。
──────
【回聲】「正常」的外邊/童偉格(小說家)
我初識劇作家張敦智,是在2015年秋季,大學劇本創作課的課堂上。如今,整整十年過去,不時,我還會想起那幢老舊系館、教室一側的高窗與樹影,以及和班上同學們,逐一琢磨各自作品的時光。時光漫漫,只因我猜想,對創作課而言,教師所在的位置,不免是有些古怪的。一方面,在每次討論時,我形同是在相對疏遠地,與一位創作者當面推敲他的想法,彷彿這不是關於個人作品,他自己最近切的想法一樣。另一方面,是每個新學年,齊聚在課堂的同學們總是歲數相似,彷彿青春常駐;而會逐年老去的,只是有點像地縛靈的教師而已。這也許,才是某種更特異、更緩慢,卻也更真實的遠隔形式──我理解,越過眼前的校園,在更漫長的時光、更嚴峻的環境裡,關於作品的真正行旅,任一位創作者,當然只能獨自去探究。我的不時想起,也許,僅因心中記掛著祝福。
於是,在相隔十年後,收到《出界》書稿,我確實感到幸福,就像收到遠遊之人寄來的平安信一樣。我也猜想此書,應當就是張敦智本人,對青春年代之創作思維的結案報告──收錄其中的五部舞台劇作,均完成於作者三十歲之前,很具體地,存真了一位年輕創作者的探索。
對我而言,這五部劇作所一致(或自相延異去)抒表的,幽微說來,是孤獨者的密室存有狀態。其中篇幅最短的〈大遊樂園〉,最直接示現了作者的個人關注,與因應而生的舞台話語風格。表面看來,此劇像是一則批判資本主義邏輯的現世寓言,描述一位角色,如何藉由消費來形塑自我,最後卻被大量商品給淹沒,且也失去了穩確的自我──最後,他成為「什麼都是」,也「什麼都不是」的「那個誰」。然而,當最初,作者將這位角色命名為「夸父」,並及早截斷他自言的「起源」敘事伊時,我們得知,作者更想描摹的,也許是更底蘊的情狀。
實因劇中,「夸父」的自我追索行動,開始於自我詮釋的有效性,橫遭外界作廢之後。這種失落恍如宿命,彷彿,正因昔日光照再不可得,才使他奮起去追日。彷彿全劇敘事,是由這位孤獨角色私自的記憶之中,神話一般理想的圖景來驅動,而這個隱密卻理想的圖景,已強烈預告了「起源」其後的敘事,對這位孤獨者而言,皆是某種事關自我傷逝的敘事。於是,我們有理由相信:若換過批判標的,若不是在商品橫溢的資本主義現世,這樣的一位「夸父」,也許,仍將在另一種逐日般的奔波與徒勞裡,再次證實失落的已然無可復原。這是〈大遊樂園〉的書寫,所埋藏的深刻悖論:這個現世寓言,事實上自我裂解了寓言所指的現世性。
由此,一個又一個更本質化的孤獨者密室,更大規模地集結,成為〈沉默是今 Cut Out〉這部劇作的敘事模組。在此,現世環境細節的喧囂,反語了孤絕密室的無可破防,而每個「我」與他者的社會性關連(親屬,同事,同學,凡此種種關係),則指認了疏離的已然與實然──殘酷的是,那閃爍著情感色澤的記憶圖景,若繫連起舊日時光裡的特定某人(如劇中,女人對舊日故人的念想),全劇的敘事設計,也終將令讓這樣的回憶顯得可疑。
再一次,追憶者將發現失落的昔往,已無可復原如初。當這樣的敘事模組,反向化作齊聚於同一密室的角色們,所貼身懷抱的感覺結構伊時,我們看見〈12〉此劇中,陪審團的集議空間,以及〈四姊妹〉裡,姊妹們一起「度假」的舊日家屋。亦是再一次,現場的眾聲喧嘩,坐實角色各自的孤獨無可共享;孤獨者在現場的傷痕吐露,也一併聲明了從來,創傷只能由孤獨者自行承擔的實情。由此,這兩部劇作,一方面顯現了作者因應改編或實演訴求,去調整書寫技藝的能力;另一方面,卻也如上所述,更長程封印了張敦智個人創作中,不變的命題與辯證。
也於是,在〈再一步,天堂?!〉一劇中,吳瑪莉這個角色最後所面臨的抉擇,使我讀來深感驚喜──當真實的逝往已無可修復,傷逝的真實性,竟也可能在當下形同虛假。回憶的可疑(如我們在〈沉默是今 Cut Out〉中所見),如今,由張敦智更深切扣問,並直擊為遺忘的艱難。就此而言,徹底復原的不可能,同時也就反語人之真確存有的猶有可能。
的確(套用張敦智的話來說),「出界」或許才是人之存有的常態。正是因此,《出界》全書對我而言,亦帶有走向另一階段之起點的標記。盼望這麼說,不會顯得太過僭越,然而,我當然也深自期待,在更久遠的將來,張敦智能健朗地從界線以外,攜回更多外邊之人,以深刻更移對普遍認知的舞台劇本創作而言,所謂「正常」的畛域。
【回聲】提問叛逆及其不滿──關於張敦智的《出界》/傅裕惠(資深現代劇場/歌仔戲導演、評論人;時任臺大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與國藝會第十屆董事)
敦智本人相當溫暖,雖然對話間偶有偏激的時候。這個劇本集血淋淋地反映了一個當代年輕劇作家對社會、人生甚至存在政治性的看法,一個充滿烏托邦想像卻反烏托邦的世界。劇本概念背後的諷喻與虛無,真實而具體,足使讀者找不到反駁的任何理由。
然而,他選擇投入劇本寫作,或是旁觀紀錄現實個案中發生一切所表現的態度和初衷,像極了劇作〈大遊樂園〉中的夸父。他是甘願積極追求著自...
目錄
大遊樂園 Live Long and Prosper
沉默是今 Cut Out
四姊妹 Silent Sisterhood
再一步,天堂?!One Step to Heaven ?!
【回聲】提問叛逆及其不滿/傅裕惠
【回聲】「正常」的外邊/童偉格
大遊樂園 Live Long and Prosper
沉默是今 Cut Out
四姊妹 Silent Sisterhood
再一步,天堂?!One Step to Heaven ?!
【回聲】提問叛逆及其不滿/傅裕惠
【回聲】「正常」的外邊/童偉格
購物須知
退換貨說明:
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若您欲辦理退換貨,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。
辦理退換貨時,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商品本身、贈品、贈票、附件、內外包裝、保證書、隨貨文件等)一併寄回。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。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。